說到“娘化游戲”,腦袋里可能會蹦出幾個“妹控下凡”、“二次元腐向”的關鍵詞,但把“原神”掛上這個標簽,挺讓人出乎意料。尤其是在一片“男權崇拜”的網絡大環境下,質疑聲像泡沫一樣一泡一泡冒出來:原神是不是娘化游戲?是男人的童話、還是偏向女性的養成秀?這個問題,咱們得一塊兒扒拉拉。
那“原神”算娘化游戲?好像不完全是。因為原神的角色設定,主要是根據原神的本身劇情和世界觀塑造的。比如迪盧克、鐘離、阿貝多這些角色,雖然都很有特色,但大部分人們覺得他們的形象偏成熟、帥氣,既沒有“娘化”到徹底變性,也沒有刻意追求“軟萌”路線。
可是,問題來了:原神的角色設計什么時候被人覺得“娘化”?其實,這還得從角色的顏值和表現說起。你看萌新玩家,一見到琴、甘雨、芭芭拉,直呼:“哎呀,好萌!是不是萌化了?”這是不是就帶點“娘化”的影子?其實,在二次元圈,萌沒有性別限制,這是人之常情。畢竟誰不愛“軟萌”的一面?不過,這些角色的設定,本意是為了符合游戲的風格——輕松、絢麗、青春,既in了年輕人的心,也讓角色看起來更有生命力。
有意思的是,有些評論甚至把“原神”形容成“二次元娛樂王國”,這個“二次元”領域天生就充滿了“娘化”、“少女向”甚至“男同志向”等標簽。難不成,要說“娘化”,也得看怎么定義?是不是只要角色帶點“可愛帶感”,就一定是娘化?還真未必。
當然,不能忽視的是,很多玩家在玩原神時,特別是女玩家,喜歡那種“軟軟的感覺”,比如甘雨那種“冰山美人”風格,或者琴那種“成熟優雅”,可能讓一部分男性玩家覺得“好娘”,但實際上,這都是角色設定的藝術表達。角色本身的性格、背景、外貌,是帶有劇情需要和審美追求的,而不是強行“娘化”出一款“女角色游戲”。
再看一些“娘化”流行文化,比如某網紅金句:“女裝大佬不是娘化,是角色的多面性!”是不是瞬間可以理解了?娘化,某種程度上,是一種對角色的多維度解讀,是喜歡、欣賞、調侃的結果,并不是那么黑白分明。
當然,也有人說:“玩原神就是娘化游戲?這是歧視女性還是對玩家的誤解?”嘿嘿,這個得深究。難不成,喜歡看可愛的人物就變成娘化粉?可是,光看顏值、享受角色魅力難道就是娘化?還是你們覺得,“娘化”就是“軟萌、可愛、少女”的代名詞?
有人調侃:原神里的火鍋是哪一家?莫非是“娘化餐廳”?這些玩笑一出,氛圍頓時輕松了許多。其實,玩家的喜好多種多樣,有的人偏向嚴肅帥氣,有的人偏愛萌系甜美。說到底,喜歡不喜歡,看心情,看審美,其實沒有對錯。
此外,不得不提,很多“娘化”理論,來源于網絡上的“標簽狂魔”。像“娘化”、“香奶奶化”、“萌化”之類的標簽,被用得像打了雞血一樣多,無非也就是表達情感的方式。你喜歡李白的古典詩,也有人喜歡《寶可夢》中那只粉紅色的“軟萌寶貝”,都是審美趣味,只是表現形式不同。
如果你覺得我說得“偏離正題了”,那就不妨試試站在角色的角度想:他們的造型,有沒有被藝術家們玩得“花樣繁多”?有,沒有!畢竟設計師們的潛心創作,就是為了讓他們生動,有血有肉。你看那些愛“娘化”的玩家,是不是把一款游戲玩的像“角色扮演秀”?其實也很正常嘛,誰都想把自己喜歡的角色“cos成自己想要的一面”。
最后,給你留點懸念:你覺得,哪個角色是“娘化”最成功的代表?是“善變”的麗莎?還是“高冷”的琴?還是“可愛”的甘雨?有人說,那些“娘化”的角色實際上,是玩家幻想的一面鏡子,是心中的“萌文化”。
有一句話我覺得還挺靠譜:這年頭,要娘化也得有“娘”的本事,否則怎么站得住腳?只有你心里覺得“萌”的那份堅持,才是最大的“娘化”。
不過,要不要試試在bbs.77.ink玩游戲賺零花錢?說不定還能遇到同樣“娘化”界的老司機。。。
你說,是不是?